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屋氣象站(Xin Wu Weather Station)

單位沿革

  新屋氣象站(以下簡稱本站)的前身為成功氣象站,因應氣象署為協助地方政府加強地區氣象監測與防災的「一縣市一氣象站」目標,於2013年7月1日自臺東縣成功鎮遷至桃園縣新屋鄉(2014.12.25改制為桃園市新屋區),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成功氣象站搬遷與更名為新屋氣象站計畫書」成立「新屋氣象站」。本站站址的前身為氣象衛星中心的衛星資料接收站,氣象站成立後,除資料觀測收集外,仍延續原來衛星資料接收功能,以強化桃園地區氣象資訊的蒐集與鄉鎮預報的利用,並隨時監測桃園地區天氣變化。

  本站佔地約七千餘坪,幅員廣闊,位置臨海,風速強勁,四周為農田與住家,並緊鄰兩萬五千多坪的「新屋環境教育園區」。站內設置觀測坪,供地面氣象觀測使用,並設有4座同步氣象衛星接收天線與2座繞極氣象衛星接收天線塔,是一雙功能監測天氣類型的氣象站。

新屋氣象站

2013年7月1日

成功氣象站搬遷至桃園,成立「中央氣象局新屋氣象站」,開始地面觀測工作。

2015年11月20日

裝設現在天氣儀與能見度儀。

2017年4月22日
  至5月14日

首次配合桃園市政府於周邊辦理「桃園農業博覽會」,本站納入農博展覽場域。

2018年4月4日
  至5月13日

配合桃園市政府辦理2018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本站納入農博展覽場域。

2019年9月28日
  至10月27日

配合桃園市政府辦理2019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本站納入農博展覽場域。

2020年1月1日

停用空盒氣壓儀、毛髮溫溼度儀、電接回數計及康式日照計。

2021年1月1日

地面氣候自動測報系統正式上線。

2021年6月28日

裝設電子虹吸式雨量儀、電子乾濕球溫度儀。

2021年11月10日

拆除「地面氣象自動測報系統」(A5)觀測儀器。

2022年1月1日

配合氣象站轉型進行業務調整,人工觀測時間調整為每日08、09、11、14、17時共5報。

2023年9月15日

因應組織改造,氣象站更名為中央氣象署新屋氣象站。

測站特色

  新屋氣象站位於桃園市新屋區,四周為農田與住家,鄰近海邊,風速強勁。站區佔地約7000餘坪,幅員廣闊,站內設置觀測坪,供地面氣象觀測使用,並設有4座同步氣象衛星接收天線與2座繞極氣象衛星接收天線塔,使本站成為雙功能監測天氣類型的氣象站。本站透過桃園及中壢港區漁會傳達氣象預報給漁民,於颱風期間亦會提供漁民最新的颱風動態。

組織架構

本站屬中央氣象署四等氣象站,置主任一人,職員三人。

業務內容

  1. 地面氣象觀測:
    利用地面氣象自動測報系統,每日定時實施氣壓、氣溫、風向、風速、溼度、雲、天氣現象、降水、日射、日照、能見度、蒸發量、地溫等氣象要素觀測,其中除了雲、天氣現象、蒸發量及地溫為人工觀測外,其他項目均採自動化觀測,並經由署內網路系統,將蒐集資料傳送本署,以供天氣預報及分析之需要,同時透過查詢工作站方式統計氣候資料。
  2. 地震觀測:
    本站設有SMART24A強震儀、TitanCWB強震儀,另於桃園市境設區域即時地震站,速報強震站,遇地震時,立即傳輸本署地震中心,以供研判發布地震消息。

服務項目:

  1. 各種天氣警報資料之查詢。
  2. 颱風季節期間將颱風消息、颱風警報單主動提供給各有關單位。
  3. 隨時將各種天氣預報資料、與突變天氣、地震消息供應桃園地區。
  4. 將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發布月長期預報、季長期展望、豪大雨、低溫特報等提供給各相關單位及媒體。
  5. 供應桃園地區漁會漁業通訊電臺近海漁業氣象預報、實際天氣概況、颱風警報及突變天氣特報等。
  6. 應民眾之需求提供氣象資料申請服務。
  7. 應各政府機構之計劃、研究等特定需求,提供相關氣象資料。
  8. 應各防救災單位如消防局、水務局... 等特定需求,提供即時氣象資料、豪大雨特報。
  9. 協助桃園市各機關、學校辦理有關氣象科學之教學活動。
  10. 輔導、協助各機關、學校籌設氣象觀測設備及作業。
  11. 不定期應各機關、社團、事業單位等之邀請,派員講授認識氣象、地震宣導與防災課程。
  12. 不定期接受當地有線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社等之現場直播及採訪。
  13. 接待平日有提前申請預約之各機關、學校、社團等參觀。

基本資料

測站名稱 站號:46705 站名英譯:Xinwu 測站種類:四等氣象站
測站位置 東經:121°02’51”
北緯:25°00’24”
海拔高度:20.62公尺
氣壓計海拔高度:21.53公尺
建站日期:2013年7月1日
通信地址 327003桃園市新屋區下埔里東興路2段946號 電話號碼:03-4862858 傳真號碼:03-4863728
定量觀測項目 溫度、溼度、氣壓、氣壓趨勢特性、氣壓變量、極端溫度、降水量、風向風速

本站位置

  • 地址桃園市新屋區東興路二段946號
  • 電話03-4862858

歷史記憶

自衛星接收站轉型成「新屋氣象站」

  桃園市新屋北湖地區環境開闊、遮蔽物少,是很好的衛星接收站地點,因此中央氣象局選定此區作為一衛星接收站。2007年12月19日新建工程動土,工程項目有機房、第一天線塔與同步衛星接收器。2008年底,開始正式接收衛星資料,並因應作業的需求,於2011年增設第二天線塔。

  2009年起,中央氣象局積極推動測站轉型,當時桃園並沒有人工氣象站,於是計畫將新屋衛星接收站升格為新屋氣象站,協助地方政府加強地區氣象監測與防災觀測。因此,新屋站於2013年7月1日掛牌成立,人員編制由原位於臺東縣的成功氣象站移轉而來,除了日常的氣象觀測業務外,亦可支援桃園市的防災天氣守視。本站雖偏處桃園市西北一隅,但是受惠於科技的進步,仍可監控桃園市局地的天氣變化,並與防災單位緊密連繫。自此成為一兼具衛星接收及天氣觀監測的雙功能氣象站。

適合天氣實驗的環境

   本站佔地約七千坪,面積十分遼闊,四周多為農地,少有遮蔽及汙染,非常利於各種大氣實驗。自2010年起,設於本站的實驗場址,分別有電離層天線、剖風儀與輻射罩實驗等。

  • 電離層天線:本站位處新屋海邊,地形空曠更顯優勢,因此中央大學擇於本站設置電離層接收設備,並於2010年4月啟用,進行對電離層的觀測。
  • 剖風儀:為瞭解本區的垂直風場特性,中央氣象局與中央大學及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合作,於本站設剖風儀,可即時提供資料供預報作業使用。2021年為配合「臺灣區域豪雨觀測與預報實驗」(Taiwan-Area Heavy rain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Experiment; TAHOPE)計劃,於2021年4月進駐本站進行自動觀測。該剖風儀設備亦可於具研究或特殊加強觀測需求時,機動性遷移至他處進行短中期的局地觀測,以收集最即時與高解析度的氣象資料。
  • 輻射罩實驗:為明瞭不同觀測儀器在同一場域對溫溼度觀測的特性,氣象局與臺灣大學進行合作研究,並自2021年9月起,在本站建置輻射罩實驗場,架設多組不同溫溼度觀測儀器搭配各式輻射遮罩與通風設備,進行溫溼度觀測。

參與對抗百年大旱,桃園迎戰

  2020年10月到2021年7月間,臺灣遭逢百年大旱,桃園市石門水庫儲水量一度降到7%的歷史最低點,於此期間,桃園市政府積極應變,開設桃園市旱災緊急應變小組,結合地方與桃園市水情相關的中央機關,合作進行節流、調度及各項部署應變。本站亦自緊急應變小組成立起,代表中央氣象局出席抗旱應變會議,報告當前大氣監測與長期天氣預報,提供作為水情評估研判的參考依據,協助地方政府,共渡大旱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