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氣象站(以下簡稱本站)的前身為成功氣象站,因應氣象署為協助地方政府加強地區氣象監測與防災的「一縣市一氣象站」目標,於2013年7月1日自臺東縣成功鎮遷至桃園縣新屋鄉(2014.12.25改制為桃園市新屋區),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成功氣象站搬遷與更名為新屋氣象站計畫書」成立「新屋氣象站」。本站站址的前身為氣象衛星中心的衛星資料接收站,氣象站成立後,除資料觀測收集外,仍延續原來衛星資料接收功能,以強化桃園地區氣象資訊的蒐集與鄉鎮預報的利用,並隨時監測桃園地區天氣變化。
本站佔地約七千餘坪,幅員廣闊,位置臨海,風速強勁,四周為農田與住家,並緊鄰兩萬五千多坪的「新屋環境教育園區」。站內設置觀測坪,供地面氣象觀測使用,並設有4座同步氣象衛星接收天線與2座繞極氣象衛星接收天線塔,是一雙功能監測天氣類型的氣象站。
配合桃園市政府辦理2018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本站納入農博展覽場域。
配合桃園市政府辦理2019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本站納入農博展覽場域。
配合氣象站轉型進行業務調整,人工觀測時間調整為每日08、09、11、14、17時共5報。
因應組織改造,氣象站更名為中央氣象署新屋氣象站。
新屋氣象站位於桃園市新屋區,四周為農田與住家,鄰近海邊,風速強勁。站區佔地約7000餘坪,幅員廣闊,站內設置觀測坪,供地面氣象觀測使用,並設有4座同步氣象衛星接收天線與2座繞極氣象衛星接收天線塔,使本站成為雙功能監測天氣類型的氣象站。本站透過桃園及中壢港區漁會傳達氣象預報給漁民,於颱風期間亦會提供漁民最新的颱風動態。
本站屬中央氣象署四等氣象站,置主任一人,職員三人。
服務項目:
測站名稱 | 站號:46705 | 站名英譯:Xinwu | 測站種類:四等氣象站 |
---|---|---|---|
測站位置 | 東經:121°02’51” 北緯:25°00’24” |
海拔高度:20.62公尺 氣壓計海拔高度:21.53公尺 |
建站日期:2013年7月1日 |
通信地址 | 327003桃園市新屋區下埔里東興路2段946號 | 電話號碼:03-4862858 | 傳真號碼:03-4863728 |
定量觀測項目 | 溫度、溼度、氣壓、氣壓趨勢特性、氣壓變量、極端溫度、降水量、風向風速 |
自衛星接收站轉型成「新屋氣象站」
桃園市新屋北湖地區環境開闊、遮蔽物少,是很好的衛星接收站地點,因此中央氣象局選定此區作為一衛星接收站。2007年12月19日新建工程動土,工程項目有機房、第一天線塔與同步衛星接收器。2008年底,開始正式接收衛星資料,並因應作業的需求,於2011年增設第二天線塔。
2009年起,中央氣象局積極推動測站轉型,當時桃園並沒有人工氣象站,於是計畫將新屋衛星接收站升格為新屋氣象站,協助地方政府加強地區氣象監測與防災觀測。因此,新屋站於2013年7月1日掛牌成立,人員編制由原位於臺東縣的成功氣象站移轉而來,除了日常的氣象觀測業務外,亦可支援桃園市的防災天氣守視。本站雖偏處桃園市西北一隅,但是受惠於科技的進步,仍可監控桃園市局地的天氣變化,並與防災單位緊密連繫。自此成為一兼具衛星接收及天氣觀監測的雙功能氣象站。
適合天氣實驗的環境
本站佔地約七千坪,面積十分遼闊,四周多為農地,少有遮蔽及汙染,非常利於各種大氣實驗。自2010年起,設於本站的實驗場址,分別有電離層天線、剖風儀與輻射罩實驗等。
參與對抗百年大旱,桃園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