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宜蘭氣象站 (Yilan Weather Station)

單位沿革

  宜蘭氣象站(以下稱本站)初創以提供航空氣象為目的而設站,臺灣在日治時期,臺北、那霸與福岡間於1935年開始航空貨運,次年航空客運開航,由「大日本航空公司」開航島內之東線為:臺北經宜蘭到花蓮。當時尚無無線電導航設備,基於氣象情報對於飛航安全特別重要,於1935年在臺北成立「臺北觀測所松山出張所」之同時,在蘭陽平原籌創「宜蘭測候所」,翌年1月1日暫借宜蘭無線電信局(今宜蘭市東港路中華電信機房)開始實施臨時性地面氣象觀測。193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宜蘭測候所」。4月17日開始實施高空風觀測,6月1日展開地震觀測業務。1940年1月,配合宜蘭航空站的需要增設「宜蘭飛行場(金六結)觀測站」,資料提供軍機飛航應用。1945年二戰結束,宜蘭軍用機場關閉之同時亦中斷該地高空風觀測,1946年1月31日,辦理接收,同時接收宜蘭機場(金六結)測候所,至1947年1月起再恢復金六結氣象觀測站正常作業,由宜蘭測候所管理。金六結氣象觀測站於氣象局檢討組織架構之同時,經評估該站已失其設站原意,且無實際效益,遂自1973年1月起結束觀測。

  接收後本站全銜改為「臺灣省氣象局宜蘭測候所」,隸屬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直屬上級機關於1948年1月改制為「臺灣省氣象所」,隸屬臺灣省交通處,1965年9月1日再改制為「臺灣省氣象局」,1971年7月1日「中央氣象局」恢復建制,「臺灣省氣象局」改制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機關全銜雖然屢有變更,但本站仍稱「宜蘭測候所」,1972年11月30日修正公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1976年11月10日總統公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組織通則」,依據該組織通則宜蘭測候所於1977年7月更名為宜蘭氣象測站。1987年11月30日修正公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測報機構組織通則」,依據該修正組織通則於1989年8月1日再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宜蘭氣象站」。

  本站用地廣闊,隔鄰力行國民小學,該校曾於2000年6月以用地不足為由要求氣象局遷站,由於本站已設為蘭陽地區豪雨與地震監測的區域中心站、地下水位監測站及輻射監測站,且保有應用於學術研究的長期珍貴氣候資料,經協調後以借用該站部分用地方式提供國小使用。2023年9月15日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宜蘭氣象站」。

宜蘭氣象站

1935年12月6日

「臺灣總督府」第185號令設立本站,於次年1月1日假宜蘭無線電局(今宜蘭市東港路電信局機房)開始臨時地面觀測工作,名稱為宜蘭測候所。

1936年3月12日

於現址興建辦公廳舍、風力塔、觀測坪興建完成,乃遷此正式設立本站,同日14時正式觀測。

1936年4月17日

實施高空風向風速的探空觀測。

1936年6月1日

地震觀測業務展開。

1936年6月15日

舉行成立典禮。

1939年7月17日

源於日益繁忙之民用航空業務,為了提供宜蘭飛行民用機場所須航空氣象資料,故於機場旁、西鄉堤防內,1939年7月17日建置測候所出張所廳舍及觀測露場,並於次年1月成立「宜蘭測候所宜蘭飛行場出張所」。於1973年1月結束觀測。2002年6月21日 經「宜蘭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1945年

因宜蘭軍用機場關閉,高空風向風速觀測中斷。

1945年11月

戰後為國民政府接收,隸屬於臺灣省氣象局,名稱為「臺灣省氣象局宜蘭第一測候所」,編列為乙等站。

1948年7月

更名為臺灣省氣象所宜蘭第一測候所。

1965年9月1日

更名為臺灣省氣象局宜蘭測候所。

1971年7月

恢復建制隸屬中央氣象局,全名為中央氣象局宜蘭測候所。

1977年7月1日

更名為中央氣象局宜蘭氣象測站。

1979年10月

新建辦公室,風力塔高度變更(12.45公尺,原8公尺)。

1980年4月8日

裝置自動地震系統。

1981年1月31日

裝置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系統。

1989年8月1日

更名為中央氣象局宜蘭氣象站。

1999年9月17日

新建風力塔,塔高26公尺。

2001年10月11日

配合力行國小增加學生活動空間,拆除與之相鄰圍牆。

2014年1月1日

啟用電子式氣壓計(太陽能供電),福丁式氣壓計停止觀測。

2016年2月1日

啟用現在天氣儀及能見度儀。

2021年1月1日

地面氣候自動測報系統正式上線作業。

2022年1月1日

啟用電子式虹吸雨量儀,電子式自動乾溼球溫度計,停止機械式虹吸雨量儀觀測。

2023年9月15日

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宜蘭氣象站」。

測站特色

  宜蘭縣背倚全球最大的歐亞大陸,面對全球最大的太平洋,在這種最大陸地和最大海洋的影響下,形成季風氣候。 又因為宜蘭縣位在北緯24度與26度之間,是屬於副熱帶地區,所以宜蘭的氣候是副熱帶季風氣候。 其氣溫特徵是終年高溫,冬季不明顯。全年平均氣溫為22.3℃ (1981~2000),在全台平地測站中僅高於淡水站。 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角,東臨海洋,秋冬季節面迎東北季風,因而從海上帶來豐富水氣,加上夏季颱風經常侵襲, 因此沒有明顯的乾季。每年的5~6月是梅雨 期;7~8月雖是旱季,降雨日數最少,但颱風卻常帶來豪雨;9月中旬~11月是東北季風, 加上颱風環流的雙重影響,暴雨頻仍:12月~翌年4月則有東北季風帶來的綿綿細雨。

組織架構

站屬中央氣象署三等氣象站,現有主任1人,職員5人,作業方式採11小時輪班。

業務內容

除了一般三等站的地面觀測事項及突變天氣通報外,本站尚執行如下之業務:

  1. 資訊提供:
    傳送天氣特報、颱風警報及地震消息;接受有線電視台、電台或報社採訪、一般資料查詢、常識詢問及氣象資料申購。
  2. 引導教學:
    宜蘭附近的中小學,甚至是幼稚園,經常把宜蘭氣象站當成戶外教學或鄉土教育重要的一站,戶外參觀以觀測坪為主; 室內教學則以觀看氣象或地震有關之影像資料為主。
  3. 協助研究:
    協助相關之公家單位或研究團體,進行有關大氣科學之研究。
  4. 漁業訪視:
    每一個月到漁會或漁港訪問漁友,詢問他們對於本署氣象服務有何看法?接收氣象資訊是否困難?有無需要改進之處?
  5. 天災訪視:
    一旦宜蘭地區有天災或氣象相關事件發生,經常主動出訪,以便瞭解災情,解答民眾困惑。如2000年七月的壯圍龍捲風事件; 2002年七月的「粉圓雨」事件;以及2003年三月因為宜蘭降雨少得離譜導致冬山地區缺水事件。
測站名稱 站號:46708 站名英譯:Yilan 測站種類:三等氣象站
測站位置 東經:121°44'53"E
北緯:24°45'56"N
海拔高度:7.2公尺
氣壓計海拔高度:8.0公尺
建站日期:西元1935年12月6日
通信地址 260宜蘭縣宜蘭市力行路150號 電話號碼:03-9322054 傳真號碼:03-9360414
定量觀測項目 溫度、露點、溼度、氣壓、氣壓趨勢及特性、氣壓變量、極端溫度、降水量、風向風速

本站位置

宜蘭市位於台灣東北端蘭陽平原中心稍北處,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21公里海外的龜山島歷歷在目。 本站位於宜蘭市北緣(北緯24度46分56秒,東經121度44分53秒,海拔高度7.2公尺), 佔地約一公頃,北接宜蘭河,南鄰孔廟,西有力行國小,東近不甚高之住宅區,除特殊節慶外,尚稱幽靜。

  •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力行路150號
  • 電話03-9322054

歷史記憶

為飛航安全而設立的宜蘭測候所

  1935年宜蘭測候所設立是為了收集日臺間與臺灣島內環島航線所需之航空氣象情報,後來因飛航上的安全考量於1940年設立宜蘭測候所宜蘭飛行場出張所。

  本站保留宜蘭測候所設站第1份(1936年4月17日)測風氣球觀測資料與第1份暴風報告(1937年第1號8月1日至3日編號B155颱風),以及宜蘭測候所飛行場出張所設站第1份暴風報告(1940年第7號8月28日至9月1日編號B164颱風)。從這些斑黃老舊的觀測資料,一起見證珍貴的氣象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