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東吉島氣象站(Dongjidao Weather Station)

單位沿革

  東吉島位於臺灣海峽,沒有地形屏障且易發生海峽狹管效應,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期間,受到大陸冷高壓南移及地形雙重影響,強勁的東北季風猶如颱風過境。臺澎海域曾發生多次海難,為加強臺灣海峽預報需求,於1962年9月11日核定成立東吉島測候所,同年10月1日開始觀測作業,隸屬臺灣省氣象局之四等測候所,1971年7月1日氣象局恢復建制,改稱為中央氣象局東吉島測候所,1977年7月1日改稱東吉島氣象測站,復於1989年7月1日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東吉島氣象站,2007年5月21日辦公廳舍重建,2009年5月12日新建辦公廳舍啟用。2023年9月15日再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東吉島氣象站。

東吉島氣象站

1962年9月11日

核定成立東吉島測候所

1962年10月1日

開始觀測作業,隸屬臺灣省氣象局之四等測候所。

1971年7月1日

「中央氣象局」恢復建制,改稱為中央氣象局東吉島測候所。

1977年7月1日

依據1976年11月10日公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組織通則」,改稱東吉島氣象測站。

1989年7月1日

依據1987年11月30日修正公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測報機構組織通則」,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東吉島氣象站。

2009年5月12日

中央氣象局東吉島氣象站新建辦公室完工啟用。

2023年9月15日

依據2023年6月7日公布「制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組織法」,再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東吉島氣象站。

測站特色

  本站位於北緯23度15分32秒,東經119度39分34秒,海拔高度43公尺,孤懸於澎湖馬公南南東方約38公里之海面上,東向距離臺灣本島約45公里,全島面積1.5423平方公里,東鄰黑水溝水域;因海底地形較深,寬窄不同造成附近海流湍急波濤洶湧,行船十分危險,是國內臺澎航運之中點及國際航運主要之航道,來往船隻穿梭頻繁。臺澎漁航業與澎湖海域海上活動,皆以本站氣象資料為參考,因位於臺灣海峽,沒有地形屏障且因海峽狹管效應,故能忠實呈現反應海峽氣候,每年10月中旬起至翌年3月中旬止,因受大陸強烈冷高壓南移及地形雙重影響,東北季風強勁猶如颱風過境長達半年之久,詢問電話頻繁對氣象資料的需求殷切, 且對本署的漁業氣象預報及海浪測報提供了具代表性之參考資料。

組織架構

本站屬中央氣象署四等氣象站,現有主任1人,職員2人,工友2人。因離島情況特殊,配置船運航次,採月輪班制,1職員1工友,每月8日為交接班日,遇有天候不佳則順延。

業務內容

觀測項目:

  1. 氣象觀測:
    目前每日觀測5次,以臺灣標準時08、09、11、14、17共5次觀測,夜間值夜維護儀器正常運作與辦公廳舍工作環境安全,颱風警報期間,依規定加強觀測並提供颱風警報單親自送達相關受供單位,災害性天氣依規定處理並利用LSR通報本署氣象預報中心。
  2. 海浪測報:
    每小時自動觀測1次,將資料傳回本署海象氣候組。
  3. 地震測報:
    地震測報儀器所觀測資料,自動傳送本署地震測報中心。
  4. 通信作業:
    每日定時以自動測報編碼傳輸作業系統傳送本署氣象預報中心,每月1次與本署及澎湖站SSB試通。
  5. 儀器保養維護與資料保管:
    依氣象觀測儀器維護規範手冊,實施儀器保養維護,注意觀測儀器周遭環境整理及保養,發電機組每週固定啟動運轉測試、太陽能發電機組每天固定記錄供電情況,觀測坪及風力塔則固定油漆保養。
  6. 氣象服務:
    接受各界電話詢問,提供本站之實測資料及預報資料。

基本資料

測站名稱 站號:46730 站名英譯:Dongjidao(縮寫:TG) 測站種類:四等氣象站
測站位置 119°39' 34〞E
23°15' 32〞N
海拔高度:42.975公尺 建站日期:51年10月1日
通信地址 882037 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156號 電話號碼:06-9991103 傳真號碼:06-9991105
定量觀測項目 氣壓、氣溫、溼度、風向風速、降水量、降水強度、蒸發量、日照時數、全天日輻射量、氣壓變量及趨勢特性、極端溫度、自動草地溫、紫外線

本站位置

  •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156號
  • 電話06-9991103

歷史記憶

東吉島氣象站新建辦公廳舍甘苦談

  本站廳舍結構體因老舊及受海風與惡劣天氣影響,導致鋼筋裸露、裂縫滲水等情況日益嚴重, 2005年著手規劃設計重建。由於本站可用腹地不多且本島為玄武岩地質,動工前進行土地重測、鑽探、地籍測繪、重新鑑界、多次工作小組會議及工安宣導等事宜,於2007年5月21日舉辦動土開工典禮。

  東吉島位於澎湖馬公南南東方約38公里之偏遠海島,工程所需之機具材料仰賴大型拖船方可搬運,船運航行為了安全,需參考潮汐海流及風力浪高等預報觀測資訊,尤其冬季東北季風強烈,可航行日數時間更是所剩無幾,導致船期容易延誤,進而延宕工程進度。除了天氣海象容易影響工程進度外,為了維持例行觀測業務不中斷,新舊辦公廳舍拆遷作業也不容易,尤其太陽能供電系統礙於空間無法使用大型機具搬運,只能採用傳統人工方式,將重約3噸共12組蓄電池,拆下後再重新組裝上架。另外,東吉島夏天易有毒蛇出沒,為了同仁安全考量,也將站房旁原為雜草石礫分佈的區域鋪上水泥,成為現今測站周圍廣場。

  2008年8月6日在眾人齊心努力下,克服天候、交通、資源等因素,煥然一新的辦公廳舍終於完工,並於2009年5月12日由局長主持啟用儀式正式啟用。

東吉島目擊觀測龍捲風

   2017年6月13日上午10時,本站觀測人員發現東吉島東邊出現龍捲風,距離站區約5公里。經比對雷達回波圖,可對應到東吉島東邊的強烈對流胞。

  由於臺灣地區發生的龍捲風,通常因為尺度較小,很少有人能夠目擊證實;雖然可以從雷達回波圖看到強對流,但分析研判仍有相當難度,而此次東吉島東邊持續約6分鐘的水龍捲,為一個非常難得的全程目擊記錄。本次水龍捲形成的原因,是由於位在大陸的熱帶性低氣壓(原2號颱風莫柏),帶來較為暖濕的空氣,當大氣底層有強垂直風切以及中層有乾空氣逸入作用,容易產生此種強對流,進而發展成龍捲風。

  東吉島因位處澎湖群島的南邊海域,春夏季期間,當南方海洋面帶來的暖濕對流系統較為劇烈時,較有機會形成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