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竹氣象站 (Hsinchu Weather Station)

單位沿革

  1935年4月21日新竹、臺中一帶發生大地震,震央在新竹州關刀山附近,災情至為慘重。當時政府隨即研擬建立完善的地震測報系統,籌劃於新竹州設置觀測所,執行氣象觀測及地震監測等業務,於是成立了「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新竹觀測所」。1938年1月1日起正式開始氣象觀測業務,13日辦公廳舍建築完竣,同年6月20日舉行開所典禮。二戰結束後,1945年12月22日氣象局觀測科科長全權代表與前氣象臺臺長西村氏到站辦理接收,站銜接收後改稱為「臺灣省氣象局新竹測候所」,幾經更名為現在的「新竹氣象站」。

  本站原址鄰近新竹市中山公園,占地565坪,遠離市區,四周樹木蒼鬱環境清幽,為理想的氣象觀測地點,惟隨時代變遷與科技進步,舊日傳統人工觀測儀器已逐步更新為近代研發之電腦化、自動化氣象與地震觀測系統,但該系統之運作卻深受附近「中國廣播公司新竹廣播電臺」的電波干擾,其電臺天線距氣象站僅20多公尺,所發射之強力無線電波嚴重干擾自動測報儀器之正確性,另廳舍亦已陋舊,整建因公園用地而受到限制,且新竹市政府函示歸還該地,爰有遷站竹北新建之議。經與新竹縣政府協調,配合新竹縣、市政府行政區域調整,價購縣政府後側近二千坪土地,於1989年9月8日動工興建新辦公廳舍,1991年5月30完工,同年7月1日正式遷入新址辦公。

  「新竹氣象站」,現位於竹北市斗侖地區,距離新竹市東北方約4公里,為新竹縣政府行政區域中心,佔地2000坪,辦公廳舍為現代化之3層鋼筋混凝土樓房,建坪220坪。四周皆為各機關3層樓高之建築物,市郊田園環繞,北有鳳山溪,南面頭前溪,東北角至東及南兩側各有100至200公尺高的小山丘。縣道、鄉道四通八達,東側國道高速公路、西側縱貫公路與鐵路,交通便捷,是為提供氣象服務的理想地點。

新竹氣象站

1935年4月21日

新竹-臺中地震。大安溪中游流域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1的強烈災害地震,有感區域幾乎遍佈全島,造成嚴重的地震災害。

1937年4月7日

「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新竹觀測所」成立。

1937年5月20日

擇地新竹市中央公園小山丘舊址處開工興建廳舍(86.8坪)

1937年6月1日

先行辦理簡單的臨時觀測。

1938年1月1日

正式開始氣象觀測。

1938年1月13日

辦公廳建築竣工。

1938年4月25日

無線電信及電話設備完工。

1938年6月18日

各種氣象儀器及地震儀裝置完工。

1938年6月20日

舉行開所典禮。

1938年8月4日

更名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新竹測候」。

1945年12月22日

二戰後,氣象局觀測科科長王仁煜全權代表與前氣象臺臺長西村氏到站辦理接收,站銜接收後改稱為「臺灣省氣象局新竹測候所」。

1948年1月

因直屬上級機關於1月改制為「臺灣省氣象所」,站銜改稱為「臺灣省氣象所新竹測候所」。

1965年9月1日

因直屬上級機關於9月1日再改制為「臺灣省氣象局」,站銜改稱為「臺灣省氣象局新竹測候所」。

1971年7月1日

因直屬上級機關於7月1日「中央氣象局」恢復建制,「臺灣省氣象局」改制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站銜改稱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竹測候所」。

1977年7月1日

依據1976年11月10日總統公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組織通則」,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竹氣象測站」。

1989年8月1日

依據1987年11月30日修正公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測報機構組織通則」,再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竹氣象站」迄今。

1991年7月1日

遷站至竹北市光明五街60號。

2021年1月1日

ACOS「地面氣候自動測報系統」啟用。

2023年9月15日

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新竹氣象站。

測站特色

  本站位於桃竹苗三縣中間位置, 原本位於新竹市中,因受電波影響隨新竹縣治移至竹北,緊鄰中山高速公路竹北交流道附近交通便利,進而方便民眾資料之取得。

組織架構

本站屬於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三等氣象站,現行氣象站編制為主任一人,職員三人,每日作業時間為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業務內容

觀測項目:

  1. 地面氣象觀測:
    利用地面氣象自動測報系統,每日定時實施氣壓、氣溫、風向、風速、溼度、雲、天氣現象、降水、日射、日照、能見度、雲、天氣現象、蒸發量、地溫等氣象要素觀測,並經由署內網路系統,將蒐集資料及每小時電碼傳送本署,以供天氣預報及分析之需要,同時透過查詢工作站方式統計氣候資料。
  2. 地震觀測:
    本站設有SMA1強震加速度儀、A-900強震儀, 另於新竹縣境設區域即時地震站,速報強震站,遇地震時,立即傳輸本署地震中心,以供研判發布地震消息。
  3. 天氣預報:
    以本署傳輸之天氣圖雲圖等各項資料,預報當地24小時天氣;並轉報由氣象預報中心、海象氣候組,發布之各類天氣預報及特報、潮汐資料。

服務項目:

  1. 各種天氣預報、警報資料之查詢。
  2. 颱風季節期間將颱風消息、颱風警報單主動提供給各有關單位。
  3. 隨時將各種天氣預報資料、與突變天氣、地震消息供應地區新聞、廣播媒體。
  4. 將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發布月長期預報、季長期展望、豪大雨、低溫特報等提供給各相關單位及媒體。
  5. 供應新竹區漁會漁業通訊電臺近海漁。
  6. 應民眾之需求提供各種氣象資料申請服務。
  7. 應各政府機構之計劃、研究等特定需求,提供相關氣象資料。
  8. 應各防救災單位如消防局、河川局... 等特定需求,提供即時氣象資料、豪大雨特報。
  9. 協助新竹縣境各機關、學校辦理有關氣象科學之教學活動、接待各機關、學校、社團等之參觀。
  10. 輔導、協助各機關、學校籌設氣象觀測設備及作業。
  11. 不定期應各機關、社團、事業單位等之邀請,派員講授認識氣象、地震宣導與防災課程。
  12. 不定期接受當地有線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社等之現場直播及採訪。
  13. 提供中央氣象署印製各類防震、氣象宣導品免費供各界索取,加強防震、氣象災變宣導工作。

基本資料

測站名稱 站號:46757 站名英譯:Hsinchu 測站種類:三等氣象站
測站位置 東經:121°00’22”
北緯:24°49’48”
海拔高度:26.9公尺
氣壓計海拔高度:28.9公尺
建站日期:1937年5月
通信地址 320 竹北市光明五街60號 電話號碼:03-5512153 傳真號碼:03-5512157
作業時間 每日上午7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

本站位置

  • 地址竹北市光明五街60號
  • 電話03-5512153

歷史記憶

啟動設立新竹觀測所的設立緣由

  1935年4月21日清晨6時2分新竹發生芮氏規模7.1大地震,震央在新竹州關刀山附近,新竹、臺中地區災情至為慘重,當時之日本政府隨即研擬建立完善的地震測報系統,籌劃於新竹設觀測所,以觀測與研究地震為主,兼及一般的氣象觀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