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天文氣象站 (Taipei Astronomy and Weather Station)

單位沿革

1896年

原臺北測候所創立,由於作業上需要精確的時間,備有時辰儀、六分儀,實施太陽高度觀測,測定標準時間作為一般測候所的時刻標準,同時陸軍砲兵部隊每日正午發放午砲,亦以測候所的時間為標準,此為臺灣地區時政業務之開始。

1909年

臺北測候所設置紅色報時球,口徑1公尺,在正午前3分鐘掛出,正午降下以報導時刻。

1913年

臺北測候所天測室(簡易平頂天文台)竣工, 購置英製子午儀(口徑3.5吋)及天文望遠鏡(口徑4.5吋),開始做恆星觀測以測定精準之時刻, 以提供航海用時辰儀做比對校正。

1929年

啟用無線電報時,並將天體測時法廢止。

1938年

臺北測候所升格為臺灣總督府氣象台,依臺灣總督府敕令第556號,掌管臺灣氣象業務(含地震、海洋觀測、天文及附屬測候所)。

1941年

本站天文台改建完工,圓頂直徑4.5公尺,裝置新的折射式望遠鏡(口徑4吋)與赤道儀。

1945年6月

受戰爭影響停止報時工作。

1945年11月1日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氣象局成立,設天文科專責天文相關業務,12月恢復報時校時業務。

1946年5月

臺灣省氣象局調整組織架構,原天文科改為觀測科天文股,開始觀測太陽黑子及日射量,並於該年5月25日開始實施夏令時。同年11月8日又將天文股擴充升格為天文科,下設研究股、測算股、觀測股及時政股。

1948年

臺灣省氣象局改隸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天文科下設物理天文股、實用天文股及時政股。

1952年

開始出版天文日曆。

1954年

本站天文台觀測設備更新,以Takahashi折射式望遠鏡(口徑4吋)及重錘驅動式赤道儀取代舊儀器。

1955年

開始出版翌年日曆資料表。

1958年

添購人造衛星望遠鏡,10月起協助美國太空總署進行人造衛星軌道監測工作。

1964年

開始出版太陽黑子觀測報告。

1965年

改制為臺灣省氣象局天文組,下設物理天文股、實用天文股及時政股。

1968年

時政業務停止,由臺北電信局電子報時鐘接替。

1970年

受內政部委託代為編製中華民國國民曆,以統一國家曆法。

1971年

改隸升格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天文組。

1975年

依新的組織條例改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天文台。

1977年

依附屬測站組織通則改名為天文測站。

1981年

配合全球太陽黑子聯合觀測,成為Solar Influences Data Analysis Cente之國際合作天文台。

1982年

太陽輻射業務改由本局測政組接辦。

1985年

本站天文台觀測設備更新,以GOTO折射式望遠鏡(口徑6吋)及電動式赤道儀取代舊儀器。

1989年

修正附屬氣象測報機構名稱改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天文站。

1996年

本站天文台於局本部合署辦公大樓頂改建完工,圓頂直徑6公尺。

1997年

因應刑事訴訟法第100條之3增訂需求,本站開始提供臺灣各縣市日出日沒時刻表。

2011年

天文台觀測設備自動化,以APM折射式望遠鏡(口徑22.8公分)及Paramount ME赤道儀取代舊儀器。

2023年9月15日

因應中央氣象局改制中央氣象署,與臺北氣象站整併為臺北天文氣象站。

測站特色

  臺北天文氣象站是臺灣地區最早以科學儀器測量時間,並進行天文觀測之政府機構。本站管理之天文台與臺北局本部合署設立於現址頂層,實施太陽、月球、行星及各類天文現象觀測。民國70年本站正式成為Solar Influences Data Analysis Cente之國際合作觀測天文台(國際編號TI63)。

業務內容

  1. 每日定時觀測太陽黑子,並與比利時皇家天文台附設之Solar Influences Data Analysis Cente合作,將太陽觀測結果傳送該中心,作為全球聯合觀測參考之用。
  2. 受內政部委託編製國民曆,以統一國家曆法。
  3. 出版天文日曆、日曆資料表及太陽黑子觀測報告。
  4. 編算臺灣21個地區每天之日出、日沒、曙光始、暮光終,以及月出月沒等時刻資料,以供各界參考。
  5. 臺灣地區可見之特殊天文現象發生時,除發布相關天象資訊提供民眾媒體參用外,並進行觀測、攝影與記錄。
  6. 不定期派員赴適合觀測之地點進行機動式天文觀測與攝影。
  7. 強化數位影像攝影及處理技術,將觀測影像數位化,以利處理、分析研究及保存。
  8. 隨時更新並增加氣象局網站之天文資料。
  9. 整理天文相關資訊並印製成宣導品,加強對民眾基礎天文知識之宣導。

基本資料

臺北站區基本資料:

測站名稱 站號:46692 (RCTP) 站名英譯:Taipei
測站位置 東經:121°30’24.15”
北緯:25°02’22.62”
海拔高度:5.339 公尺 建站日期:1896.08.10
地址 臺北市公園路64號 電話號碼:02-23491156 傳真號碼:02-23113763
定量觀測 溫度、露點、溼度、氣壓、氣壓趨勢及特性、氣壓變量、極端溫度、降水量、風向風速
定性觀測 現在天氣、過去天氣、雲狀、雲量、雲底高度、能見度、地面狀態、特殊現象
觀測時間 (地方時) 0800,1100,1400,1700編報電碼
0900儀器比對

臺北站區觀測儀器架設高度:

儀器種類 儀器名稱 公尺 儀器名稱 公尺 儀器名稱 公尺 儀器名稱 公尺
氣壓類P 電容氣壓計 0.8 電子氣壓計 0.77
溫濕類T,U 阿斯曼乾濕球溫度計 1.5 溫度露點儀 1.5 最高溫度計 1.5 最低溫度計 1.5
降水類R 雨量器 0.2 虹吸式自記雨量儀 1.7 傾斗式雨量儀 0.7
風力類W Young風向風速儀 33.7 小松風向風速儀 33.7
輻射類S 日照時數儀 32.25 全天日輻射儀 32.05 紫外線儀 31.55
蒸發器類 E A型蒸發皿 0.4

天文站:

測站位置 經度:121°30'50.0"E
緯度: 25°02'15.4"N
現有觀測設備:2020.01.01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公園路64號中央氣象署綜合大樓頂層 赤道儀基座高度:海拔35.5公尺
天文台 主鏡 APM 228mm/f9 APO Triplet Refractor Telescope
副鏡 SolarMax Ⅱ 90mm BF15 H-alpha Solar Telescope
Takahashi TSA-102S Refractor Telescope
赤道儀 Paramount MX

本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