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署以布建更完整氣象觀測、發展更準確氣象預報、開創更全面氣象服務為施政願景,並透由提升包括海氣象觀測覆蔽率、災害性預警客製服務普及率、定量降雨預報準確率,及氣象測報能力與整體服務效能等具體關鍵行動方案,達到強化氣象觀測與預報技術發展、建置預報作業輔助系統、加速地震測報效能、拓展氣象服務面向、推廣氣象防災教育宣導,以及支援防災減災業務並促進經濟發展的年度施政目標,為健康智慧臺灣提供優質氣象資訊。
本署依據行政院112年度施政方針,配合中程施政計畫及核定預算額度,並針對當前社經情勢變化及本署未來發展需要,編定112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與重點如次:
強化氣象觀測:
-
提升氣象衛星觀測技術與應用
持續執行為期6年(111至116年)「氣象衛星資料環境監測服務」計畫,主要工作:- 穩定維運氣象衛星作業—強化氣象衛星觀測基礎建設:維持現有系統運作能量與作業環境監控;建置接收新衛星觀測數據系統(包括日本向日葵9號衛星、韓國GEO-KOMPSAT-2B衛星處理系統、歐盟METOP-SG A1/B1衛星,美國JPSS-2軌道衛星);更新虛擬與實體設備與強化人工智慧運算主機效能。
- 提升氣象衛星產品應用服務範疇—精進致災性天氣與環境監測:運用各式觀測數據建立衛星產品驗證技術;確保作業產品的合理性;聚焦天氣與環境監測等領域應用;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衛星觀測大數據資料;運用網頁新技術提供產品應用服務。
-
整合海象觀測系統,提升海象資料應用效能
維運30處潮位站及12處資料浮標站之海象監測網;精進海象預報技術,改善海象資料應用與服務作業。 -
強化災防環境監測,提升災防預警應變效能
持續執行6年期(110至115年)「智慧海象環境災防服務」計畫第3年工作,包含建置離岸氣象觀測樁、落實船舶觀測、建置智慧浮標觀測網、擴增波流遙測站、強化沿岸高空與地面觀測站、建構環島異常波浪預警系統、完善海域風能預報系統、發展降尺度海氣象預報系統及建置智慧海象資訊服務,期擴大海氣象監測範圍,增進海上災害預警效能,並透由建立一站式雲端服務,打造安全海域活動環境。
-
加強預報技術發展,建置預報作業輔助系統:
-
持續執行為期4年(109至112年)「氣象資訊之智慧應用計畫」,主要工作:
- 深化氣象多元服務:發展衛星反演產品供跨域應用服務;強化防災服務資訊客製化服務;新增與民生應用相關之五星級鏈結開放資料集;擴充歷史開放資料供應;進行公眾氣象應用服務之社會經濟效益評估。
- 促進智能創新應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數值模式預報加值產品;鏈結智慧城市進行氣象跨域智慧城市合作;完成歷史重大氣象事件文史跨域個案研究;完成資訊作業中心所有設備導入智慧監控。
- 拓展氣象前瞻技術:延長熱帶低壓路徑預報時效;建置逐時更新之0至6小時即時預報產品;提供鄉鎮分區警特報產品;開發3至4週極端溫度與雨量統計預報產品及季節尺度極端事件預報指引;改善區域模式颱風路徑及強度預報準確度達8%;建置新一代全球天氣預報系統(CWB FV3-GFS)資料同化系統、研發海氣耦合預報系統、1公里解析度之區域模式。
-
開始執行為期4年(112至115年)「建構無縫隙氣象服務價值鏈(1/4) - 橋接農、漁、光電領域」計畫,主要工作:
- 高解析度衛星觀測與數值天氣預報在農、漁業災害性極端氣候預警之應用:提供更精緻且多樣化的客製化氣象資訊,並提早致災性極端天氣事件預警時間至月與季時間尺度,提升氣象資訊在農、漁業日常作業及防災與減災的應用效能。
- 精進農、漁業氣象應用效益與氣候服務推廣機制:完成農、漁業各領域氣象服務經濟效益評估及應用需求內容分析,並透過建立農、漁領域國家層級氣候服務框架,協助農、漁業轉型升級及因應氣候變遷。
- 建立短期(3小時內)的太陽能預測機制暨農電共生之農業微氣候影響評估: 建置短期太陽能發電量預測機制暨農電共生之微氣候影響評估。
-
持續執行為期6年(108至113年)「精進氣象雷達與災防預警計畫」,主要工作:
- 持續依進度進行氣象雷達建置及強化工作,增進提升劇烈天氣監測能力。
- 發展不同波段雷達與雨滴譜儀觀測之整合分析技術,精進雷達定量降雨估計技術並評估其成效。
- 透過雷達資料同化技術最適化調校策略擬定,建置對流尺度系集預報系統之作業化測試平台。
- 提升大數據雷達資料探勘效能,整合高時間解析度監測資料,並導入對流風暴侵襲不確定性的預報指引,提升較大規模或劇烈豪雨期間的雨量預報加密發布作業時效。
-
強化地震測報效能:
-
持續執行為期6年(111至116年)「強地動觀測第6期計畫-發展智慧化地震預警系統」,主要工作:
- 妥善維運地震與地球物理觀測站。
- 改善地震定位流程、發展機器學習技術、精進強震預警能力。
- 開放地震預警資訊、提供民間廠商開發應用。
- 優化地球物理資料庫系統。
- 與學術界合作,運用大數據建立地震前兆分析技術。
-
持續執行為期6年(110至115年)「臺灣南部海域地震與海嘯海底監測系統建置計畫」,主要工作:
- 建置臺灣南部海域海纜觀測系統,擴展地震海嘯監測範圍,提升南部海域強震之預警能力,112年度目標為完成海纜舖設路線調查。
- 維持既有海纜觀測系統設備及陸上站穩定維運,強化地震預警系統功能。
-
加強氣象服務與推廣氣象防災教育:
-
加強氣象防災教育
持續辦理氣象科普與氣候變遷環境教育及到校推廣服務,加強口語化氣象傳播,優化氣象防災宣導與服務品質。 - 持續應跨部會之災防救難、海陸空交通、國防及各縣市政府等共19個單位之實務需求,擴增先前已為渠等建置之新一代劇烈天氣監測系統(QPEplus)的客製化系統功能,並逐步拓展該系統之防災客製化服務對象。
- 推動氣候服務與促進氣象產業發展,協助我國面對未來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挑戰;藉由充分運用氣象(候)資訊,提升政府及社會各領域的認知,以有效降低風險、創造效益,並強化我國的氣候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