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與西北太平洋颱風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對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總數、侵臺颱風總數影響均不大(圖1),主要是對颱風生成位置的影響。在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東南,即距離臺灣與東亞陸地較遠(圖2、圖3),所以,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長,颱風強度亦略為偏強。反之,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西北(圖2、圖3),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颱風強度略為偏弱。不過,聖嬰及反聖嬰現象並非影響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的唯一因素,在個案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註
- 圖1:(a)聖嬰年(紅色直條圖)、反聖嬰年(藍色直條圖)及正常年(綠色直條圖)6月至11月西太平洋颱風平均生成數,統計年份為1991-2020年,圖上亦標示±1個標準差。(b)同(a),但為侵臺颱風數。反聖嬰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19.6±3.7)雖較為偏少,但與聖嬰年(22.6±4)、正常年(24.4±4.2)的差異不明顯(差距在±1標準差以內);侵臺颱風數目在三者之間幾乎沒有差異。三個組群的年份如圖2、圖3。
- 圖2:每年6月至8月颱風平均生成位置,數字代表年份,分析年份為1991至2020年,紅、綠、藍色數字代表當年為聖嬰、正常、反聖嬰年,橘色、淺綠、淺藍色十字分別代表上述3個群組的平均。
- 圖3:同圖2,但為每年的9月至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