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達回波顏色說明(降雨雷達)

雷達回波
- 雷達發射之電磁波經由大氣中的降水粒子(雨、雪、冰雹等)反射回來的訊號, 稱為雷達回波(reflectivity),根據雷達接收到降水粒子所反射回來的訊號強度,再利用不同顏色顯示,即可製成雷達回波圖。回波的強度與降水粒子的大小、形狀、狀態以及單位體積內粒子的數量有關,一般而言,反射回來的訊號越強,降水的強度就越強,因此可藉由雷達回波圖研判天氣系統的降水強度及分布狀況。
- 降雨雷達觀測有效範圍:降雨雷達為波長5公分(現行雷達波長10公分)之氣象雷達,觀測特性為於強降水區域會造成衰減,故較佳觀測範圍為150公里,理想觀測範圍為75公里;此外,部分區域因受地貌阻擋,可能影響觀測品質或無法進行觀測,其受限區域以藍灰色標示。
降雨雷達
- 氣象署為加強現行雷達網不易觀測到之低空域降水觀測能力,新建置波長5公分之降雨雷達(雙偏極化雷達),可較一般都卜勒(單偏極化)氣象雷達提供更多元之降雨觀測資訊,除可提供更貼近地表之高時間解析度(每2分鐘一筆)與高空間解析度(250公尺)之降雨觀測外(現行雷達網時間解析度為10分鐘、空間解析度為1公里),亦可估算降水粒子大小與型態,能更即時、精準監測與掌握目前降雨的分布狀況。
- 林園雷達觀測資料於雷達鄰近區域易受周圍地形地物影響,故本署移除該區域雷達回波訊號,以確保氣象分析不受錯誤資訊之干擾。建議檢視「單一降雨雷達回波圖」時,可搭配全臺「雷達整合回波圖」一併使用,以便得到較完整的天氣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