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氣象法最新修正重點及內容(104年6月)為何?
2. 此次修法為何沒有全面開放災害性天氣之預報?
3. 領有預報許可之機關、學校、團體或個人,在本次修法後,發布氣象預報需要注意那些事項?
4. 新聞傳播機構在播報氣象時,在本次修法後,該注意什麼?
5. 引用民間氣象公司或相關單位所發布的預測、預報內容是否觸法?
6. 歷來媒體遊走氣象法邊緣之言論,經常出現使用誇大或恐嚇性用詞,是否違反氣象法?
7. 歷來違反氣象法案例甚多,但從未開罰過,未來是否會嚴格執法,而不是一再勸導?
8. 某民間氣象公司取得中央氣象署核發之預報業務許可,經檢舉所發布的氣象預報資訊未註明發布者名稱,且涉及大雨的預報,其違反氣象法程度在修法前後有何差異?
9. 某取得中央氣象署核發預報業務許可之公司或個人,所發布的颱風預報資訊已註明發布者名稱,也同時註明中央氣象署發布之颱風預報,是否違反修法後之氣象法?
10. 某取得中央氣象署核發預報業務許可之公司或個人,針對颱風數量與強度、高溫天數及極端氣候進行預測,並已註明發布者名稱,也同時註明中央氣象署發布之颱風預報,是否違反修法後之氣象法?
11. 某新聞傳播媒體報導國外媒體(CNN、NHK)或氣象機構(JTWC、NWS)對颱風與豪雨的預報資訊,雖有註明發布者名稱,但卻未同時註明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颱風與豪雨的預報資訊,其違反氣象法程度在修法前後有何差異?
12. 氣象法的制定與修正沿革為何?
13. 災害性天氣有那些?
14. 警報與預報有什麼不同?目前氣象署發布的警報有那些?
15. 獲預報許可者,預報不準或錯誤有無處罰規定?
16. 在社群網站上討論氣象、海象或地震話題時,是否違反氣象法?
17. 在研討會或學術期刊發表有關氣象、海象、地震預報的研究,是否違反氣象法?
18. 播報與預報之區分如何認定?
19. 氣象主播或新聞傳播媒體可否發布氣象預報?
20. 如何取得「從事氣象及海象預報業務許可證」?與一般的證照有何不同?